上海自贸区两大标杆项目最新进展
新华社上海 2019年9月27日电(记者何欣荣、杨有宗、何曦悦)中国本土制造的特斯拉年底下线、区内首家外资综合性医院正式开院——作为中国最早挂牌的自贸区,上海自贸区26日公布了两大开放标杆项目的最新进展。从先进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,自贸区播下的全方位开放“种子”正在迎来开花结果期。
“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特斯拉的‘梦想之城’。”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说。从去年10月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拿地开始,这家电动汽车领头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完成了从厂房建造、设备进场到安装调试的各个流程,目前正迈向最后的投产交付阶段。根据临港方面发布的消息,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主体已经全部完工,冲压、喷涂、总装等重点车间具备生产能力,首批试装车的白车身已经下线,国产版的特斯拉Model 3将在年底投产交付。
自贸区的开放,是全方位的开放,既包括先进制造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。同样在26日,上海自贸区首家外资综合性医院——上海阿特蒙医院历经5年建设后,宣布正式开院。作为德国知名的医疗品牌,阿特蒙集团是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医疗服务业后,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疗机构。上海阿特蒙医院也是2014年《中德卫生合作行动计划》中,双方的试点合作项目之一。
上海Artemed医院总体规划分为二期,总床位数约为500张。26日开业的一期工程,设置床位200张,以骨科、肿瘤为特色。“在德国,每年有约20万人接受包括关节置换在内的骨科手术。我们希望把这样的成熟经验带到中国来,促进中德之间的医学交流。”德国阿特蒙集团董事长萨尔菲尔德表示,得益于自贸区的扩大开放和外高桥集团的协助,阿特蒙医院才能顺利在上海注册落户。
上海Artemed医院执行院长潘峰说,医院正在探索国际通行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(DRGs)。所谓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,是指首先综合考虑患者年龄、性别、住院天数、临床诊断、病症、手术、合并症与并发症等情况,将临床过程相近、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DRG病组,在DRGs分组的基础上,通过科学的测算制定出每一个组别的付费标准,并以此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预先支付的一种方法。在确保疗效的同时,这个制度会从根本上倒逼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消耗。“我们希望,此举在降低患者负担和医保支出的同时,也能够推动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。”
自贸区的扩大开放,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引进一两个外资项目。通过开放,自贸区将推动中国的国内改革,带动中国的整体营商环境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。